【再談因緣果】
常有人問:這個病原始點可以治嗎?按推幾次可以好?
或多久可以好?好了還會復發嗎?
這樣的問題其實都陷入了單線思維的陷阱中,而因、緣、果的關係並不是單線的。
首先,疾病之因非單一,而是分為熱能不足與體傷,而體傷又分本處與他處。
首先,疾病之因非單一,而是分為熱能不足與體傷,而體傷又分本處與他處。
按推他處體傷固然可以快速改善症狀,但要根治則需要充足的熱能以使體傷得到完全的修復。
所以如果熱能比較不足,就不是單靠按推就可以,還需補充熱能。
其次,原始點療法僅是一個善緣,它只調因,不治病,更不用說包治百病。
其次,原始點療法僅是一個善緣,它只調因,不治病,更不用說包治百病。
所以雖說因變果轉,能不能治好還要看因壞的程度。
絕大多數情況下,是可以用原始點療法處理而獲康復的。
但若組織器官已有纖維化、硬化、壞死等不可逆的情況,
此等之果原始點療法也不能讓其恢復如初。
倘若熱能將竭,生命已到盡頭,原始點療法也不能起死回生。
再次,說原始點療法是一個善緣,也只是簡略的說法,
因為它本身又是多種要素的和合,包括觀念、調心、按推、內外熱源、運動等,
是一整套全方位的。
而觀念的正確與否,又有不同層次;
情緒的調節,不僅關涉到個人性格、心胸、學養、習慣等,
還與家庭關係、人際關係等環境因素密切相關;
按推則又牽涉到精准度、力度、時間、次數等因素。
其餘類推可知,也都不是單一的。
此外,某種善緣的作用有其限量,往往需要與其它善緣的配合,配合得宜,
可發揮一加一大於二的作用。
比如當姜湯、溫敷的效果不明顯時,配合運動,就相得益彰了。
要言之,各種善緣,需在“以人為本,以病為師”的原則下,
恰如其分地互相配合運用,才可發揮最大的效果。
就算各種善緣都用對了,中間有沒有不善之緣的干擾?
就算各種善緣都用對了,中間有沒有不善之緣的干擾?
如不當飲食,錯誤醫療、寒涼侵襲、勞累過度、情緒波動等等,
都會拖延病情甚至使善緣調理失效。
就像燒開水,即使火力夠猛,如果不能持續不斷,或者經常開鍋蓋看看,
水開的時間就會延長,甚至根本燒不開。
可見,因緣果的組合有無限的可能性,所以法無定法;
但雖無定法,卻有定理,就是果必從因生,善因則得善果、惡因則得惡果。
只要熱能補足、體傷修復,身體必趨向健康;
而一切有助於熱能補充、體傷修復的緣,則為善緣,反之則為惡緣。
若能用足一切善緣而不間斷,隔絕一切惡緣而無干擾,
除非大限已至,必能最快地化險為夷。
至於所需時間,還要看本來體力(熱能)、體傷狀況,不能一概而論。
若所用善緣未達滿分,而又時有惡緣干擾,則視其程度,而有成敗遲速之差別。
快有快的條件,慢有慢的原因,不圖快,不嫌慢,
只管往正確的方向努力,必然功不唐捐。
至於會不會復發,也是要看康復後善惡諸因緣的變化。
但只要能隨時覺照,隨宜調節,及時補充熱能、調好體傷,健康就在自己的手中。
-《原始點醫學》手冊 原始點手冊 12版 2014.6.12
原始點醫學 第12版 新內容分享
【姜的應用】
薑,味辛辣,性溫熱。作為居家常備之食物及調味料,
不僅容易獲取,且經適當炮製加工後,內服外用無不相宜,
為原始點醫學所推薦的最重要熱源,
故撰此專文介紹幾種常見薑品的製作及其應用。
首先澄清兩個觀念問題。
首先澄清兩個觀念問題。
其一,有說「留姜皮則涼,去姜皮則熱」,認為姜皮、薑肉寒熱性不同。
這是不對的,因為姜皮姜肉相連一體,而性相違者不可能一體並存。
實踐證明,留姜皮亦熱,故熬姜湯不必去皮(除非受到污染)。
其二,有說「早吃姜勝參湯,晚吃薑賽砒霜」,這也是謬見。
晚上吃薑出現不適,
是由於他處體傷在晚上會因熱能更缺而加重,影響吸收而現假熱之症所致,
而非薑的藥性早晚會有不同。
其實,如有體傷,任何時間喝姜湯都有可能出現不適,而不局限在晚上。
如有不適,須先按推相應原始點(如「上火」則按推頭、頸部,
如胸腹有不適則按推背部,如小便灼熱則按推薦椎),
將頭、頸、背部及薦椎的體傷處理後,
這類所謂「虛不受補」、「夜服有害」的問題即迎刃而解,姜湯就隨時都可以喝。
此外,要配合運動、調心、溫熱性飲食、按推及溫敷,而不是單純增加薑的用量。
病情改善、穩定後,薑的用量可相應減少,減幅以不影響病情的持續改善為准。
等體力進一步改善,就要以加強運動為主從根本上改善體質,
減少對熱源的依賴。
—、濃姜湯
(一)材料製備
1. 選薑材:一定要精選有機新鮮瘦小土姜或老薑,以確保品質。
2. 生薑片:生薑先去土、洗淨、切掉壞的。
如用以製作幹生薑,則切成5?6毫米的厚片(因薄片日曬或炒制時易碎裂);若直接用以熬姜湯,則可切得薄些。
3. 幹生薑:生薑片經曬乾(注意:若兩天內不能曬乾,很可能會發黴)或烘乾,再用小火炒約25分鐘,即製成幹生薑。
視產地、品種不同,十斤生薑可製成一至二斤幹生薑。
4. 保存:生薑片若不立即使用,需置冰箱冷藏。
幹生薑須密封,若要長久保存,也要冷藏。
(二)姜湯熬煮
姜湯可用生薑片或幹生薑熬煮,生薑片可先用少油小火炒約20分鐘至色呈金黃後再熬煮,藥性更強,也更可口。
以下是用於重症患者的濃姜湯熬煮方法。
濃姜湯雖是以一斤生薑片(或50克幹生薑)為基準量,
但初始量當以每日三、五兩為宜,在按推、運動等配合下身體適應後再漸次加量。非重症患者,或雖重症但屬局部性的,且體力尚佳,則可酌情減淡。
1. 水量:以每斤(500克)生薑片、或一兩(50克)幹生薑加5碗水(1000毫升)的比例為基準,按所用生薑片或幹生薑的量計算應加水量。
2. 熬煮:關鍵在濃度。
姜湯要濃縮到所加水量的三分之一,才能達到所需濃度
(如加5碗水,則熬成約1.7碗)。
用普通爐灶或瓦斯爐大火煮開後改小火,約需3?4小時,
若用電藥壺則為4.5小時,期間儘量不要掀蓋。
由於水分太多會對重症患者造成負擔,必要時可以熬得更濃。
3. 調味:如純姜湯太辣,不得已可加少許甘草、龍眼乾或黑糖調味。
但此類調味物皆屬寒涼,切勿多加。
4. 保存:姜湯不宜久存。12小時內要喝掉的,
可將熬好的熱姜湯存放在保溫杯中隨時服用;否則可常溫存放、或降溫後冷藏,保質會更久些,但服用時要再加熱。
若覺變味,說明已變質,不可飲用。對重症者,最好是當天煮當天用。
(三)應用
1. 內熱源:作為內熱源服用是姜湯的主要用途。
要溫熱服用,不分時間,早中晚皆可。
用量視病情需要而定,不習慣者要循序漸進,
每日生薑片可從數兩開始,漸增至一斤、兩斤、三斤乃至六斤,
不得已時甚至可更多。
但不可一味增加薑的用量,
患者一定要在按推、溫敷、運動、調心、溫熱性飲食的全面配合下
病情仍無顯著改善、但還能吸收的前提下才加量。
姜湯用幹生薑熬煮最好,
其藥性勝過用生薑片熬煮,強而不烈,口感更佳,且易吸收。
其用量可依照所用薑的產地、品種,
每斤生薑片所能製成幹生薑的比例進行換算。
2. 外熱源:創口或皮膚病,可用溫姜湯清洗或擦拭患處。
用以清洗時姜湯不宜太濃,創口清洗後即撒薑粉使保持乾燥。
二 .薑粉
(一)製作與保存
1. 製作:將上述幹生薑細研成末,即成薑粉。
2. 保存:須密封;如要長久保存,則還要冷藏。
(二)應用
1. 內熱源:每次2?4匙約10?20克,每天3?5次
1. 內熱源:每次2?4匙約10?20克,每天3?5次
(或更多次,使每日總量與應用幹生薑之量相當),
用少量開水沖服或調成糊狀慢慢吞服。
【注:姜湯易吸收但熬煮費時,薑粉不易吸收但沖服方便。
故虛弱者或病情急速惡化者仍以濃姜湯為主,
而濃姜湯又以幹生薑熬煮口感及效果較佳。】
2. 外熱源:薑粉可直接撒在外傷創口使快速結痂癒合
(創口不須包紮,並要儘量保持乾燥)。
若無創口,則可用薑粉加溫熱姜湯調成泥狀(稱薑粉泥)塗抹在患處,
如需要可再用紗布甚至保鮮膜包裹固定
(包裹時間從3小時至12小時不等,視患者耐受力而定。
尤其是大面積薑粉泥塗抹包裹時,熱能補充強勁,恐太過造成傷害,需密切觀察)。此薑粉泥亦可隔一層藥用紗布敷在患處,
外層再貼上暖貼保持溫暖,可極大加速無創口本處體傷之修復。
三、姜泥、薑粉泥
(一) 製作與保存
1. 製作:將上述精選洗淨生薑去皮搗爛成泥(薑泥),加熱後使用;
或用姜粉加少量溫姜湯調成泥狀(薑粉泥)。
2. 保存:現做現用,無保存問題。
(二) 應用
作為外熱源,敷在硬結、腫塊或僵硬關節處,
2. 保存:現做現用,無保存問題。
(二) 應用
作為外熱源,敷在硬結、腫塊或僵硬關節處,
或敷在無創口之本處體傷以加速其修復。
四、薑丸
(一)製作與保存
1. 製作:取上述方法製成的薑粉與經小火炒15分鐘的麵粉按3:1比例均勻混合,加適量第一遍熬成的濃姜湯攪拌成濕泥狀,再搓揉成小丸子,曬乾即可。
2. 保存:乾燥密封保存。
(二)應用
作為內熱源,可用開水或參湯沖服,排斥辛辣味的人也容易接受。
小孩一次用4克(約50粒,含3克薑粉),
一日三次作為保健,
普通病情可服用5、6次,發燒可服用到10次。
成人用量如姜粉,但要扣除薑丸中所含四分之一的麵粉量折算。
五、生薑素
(一) 製作與保存
1.製作:生薑洗淨,不去皮,切掉壞的,再切丁,以榨汁機榨取生薑汁。
待其沉澱2小時後,倒出薑汁,取底層白色粉狀沉澱物曬乾(約需一天〉,
再置入不銹鋼鍋中,以小火慢炒,邊炒邊將細碎片塊狀的生薑素搗碎,
約15分鐘,色轉米黃,即可起鍋,經磨粉後,即製成生薑素。
100斤生薑,可製作約3斤生薑素。
【薑汁則可加其三分之一量的水熬煮姜湯,
薑渣或直接用來熬煮成濃量湯,或曬乾炒過做成幹生薑後再熬煮,以避免浪費。
但這樣用回收料熬成的薑湯藥性較弱,用於輕症或保健比較適宜。】
2.保存:須密封;如要長久保存,則還要冷藏。
(二) 應用
主要作為外敷使用的外熱源。
生薑素只有微弱的辛辣味,灑在創口不剌激,不像薑粉那樣會激起劇痛,
尤其用於燙傷特別對證有效。
用於燙傷時,創口除第一次要先用溫姜湯清洗,以後就不再清洗,
直接在創口上撒生薑素,這樣會癒合得更快。
【打破薑用量的框架、
以炒過的幹生薑熬姜湯、薑的外用、生薑素的發現,都是廈門張彩香老師的貢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