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首善-陳光標菩薩
一九六八年七月,陳光標出生在江蘇北部的泗洪縣天崗湖鄉,兩歲時一個哥哥和一個姐姐先後被餓死。小時候陳光標從來沒有吃過肉,甚至沒吃過一片完整的饃、一塊完整的餅。
十歲那年,他利用中午放學時間用兩隻小木桶從三十多米深的井中取水,用小扁擔挑到離家一點五公里的集鎮上叫賣。他喊出的廣告是:「一分錢隨便喝」,結果一中午就能掙兩毛多,相當於成年人半天的工錢。
從一分錢到七十億元
三、四年後陳光標把賣水變成了賣冰棒和賣糧食。
十三歲的他將附近農戶的多餘糧食收購後,賣給糧管所賺取一點服務費,每次用自行車馱上一百斤糧能賺上五、六塊錢。從自行車到板車再到拖拉機,
到了一九八五年,
十七歲的他就成了家鄉第一個
「未成年萬元戶」。
然而商海裏也有陷阱。一個偶然機會陳光標認識了一個溫州人,兩人決定一起做棉鞋生意,那是陳光標第一次與人合夥做生意。
當時忠厚的陳光標先行支付了三萬元貨款,可貨發過來才發現被騙了。鞋底全是硬紙板糊的,這一次陳光標把辛苦幾年掙來的錢全賠了進去,當時心疼得幾天吃不下飯、睡不著覺。
然而挫折並沒有嚇倒陳光標,幾天之後他又重新振作起來,再度開始了販糧生意。沒有本錢收糧,陳光標只能暫時欠著。「
賣了再給錢,咱信得過你。」多年後當陳光標回想起這段往事時總是眼含著淚水,他常說,正是鄉親們的信任和支持才有了他日後的成就。
在從商磨練的同時,陳光標並沒有荒廢他的學業,一九八五年陳光標考入南京中醫藥學院,畢業後回到家鄉創業。一九九一年
二十二歲的陳光標來到省城南京。幾個月下來握著漸漸癟下去的口袋,他站在街頭緊咬牙關,
在心裏默默地告訴自己「不要放棄」,有一次他把自已的舌頭都咬破了,鮮血直流。他暗暗發誓:「一定要成 功,否則死也要死在外頭。」
皇天不負苦心人。一次陳光標來到藥店閒逛,見一群人圍著一個袖珍儀器反覆詢問,原來是新上市的耳穴疾病探測儀,把兩個電極夾在耳朵上就能測出身體哪個部位有病。陳光標靈機一動:這個疾病探測儀好是好,就是沒有直觀性,如果能讓患者直觀地看到探測結果,那一定會大受歡迎。
第二天陳光標拿著隨身僅有的三千元錢,請來專家按自已的想法對耳穴疾病探測儀做了改進,於是
「跨世紀家庭CT儀」誕生了,不但獲得了
國家專利,原本一百多元的樣機改裝後賣到了八千多元。就這樣陳光標掘得了
人生的第一桶金。
一九九二年一次山東泰安之行,使陳光標發現了
第二桶金。當時的泰安盛產靈芝,而且價格較低,二百元一公斤,對治療慢性病有良效,陳光標發現大有商機:「靈芝 好是好,可食用不方便,如果能磨成粉,製成膠囊服用就方便多了。」於是他開始生產
靈芝膠囊銷售。二百元一公斤收來的靈芝製成膠囊後,售價達到二千元一公 斤,而且
帶富了一方百姓,泰安市政府頒發給他特殊津貼以示感謝。
二零零零年陳光標組建了
江蘇黃埔投資集團,剛開始主要收購銀行不良資產,進行整合、盤活再出讓。
他的原則是只投資,不投機。
後來南京市領導問他是否願意接手南京城運會舊址附近的
房屋拆除,他一試才知道,
這簡直是一座金山。拆除的廢舊鋼材、車胎都能再生使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