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28日 星期五

易經養生:出生日期影響體質、欒加芹

易經養生出生日期影響體質-欒加芹

http://www.luanjiaqin.com/ 

卦象查詢表




不生病的智慧3》作者講授易經養生術


欒加芹是廣州中醫葯大學中醫博士,

師從針灸學著名前輩莊禮興教授。

她表示:“不知易,無以成大醫。”

在《不生病的智慧》系列書中,

欒加芹指出,中醫不僅能調養,更能治大病

從根本上扭轉了人們對傳統中醫的偏見。

同時她“易學養生”的觀點,幫助人們樹立了戰勝

疾病的信心,從而贏得了萬千讀者的歡迎和支持。

當代罕見的“易醫”

欒加芹博士告訴記者,從醫前,

她自己和她的親人曾經備受疾病折磨,

所以她深知作為患者的艱難和渴望;

在她接受了全面、正式的醫學教育後,

她也知道了

作為醫生的心愿和難處,知道求醫難的無奈。

所以她寫書,讓大家都能掌握,

讓家裡的親人們從中受益。

欒加芹博士說,一切疾病皆有因果。

治病要祛根,養生要養本。

欒加芹熟讀《易經》、《黃帝內經》、《本草綱目》等

眾多醫學典籍,深悟醫易同源、醫易相通之妙理,

被稱為當代罕見的“易醫”。

在臨床上,欒博士善於根據每個人的不同體質,


培元固本,從根本上找出病因

從而有效地治療各種疑難雜症。

在《不生病的智慧》系列書中,

欒加芹博士告訴大家,只要根據自己的出生日期,

通過書裡介紹的方法

瞭解自己的先天體質以及後天易患的疾病,

就能利用食物和經絡原穴

為我們五臟六腑進行全方位特效保養

從而探索出不生病的奧秘。


對話欒加芹:

中醫道路為命運所迫

廣州日報記者:聽說您是因家人久病而成醫的

欒加芹:應該說,我學中醫,純粹是因為命運所迫。


我本來是大學教師,教電腦基礎數學。

我對這個工作很滿意。

可是,女兒在22 個月大時被診斷為哮喘,

這是個比較可怕的疾病,

在研究西醫和中醫對於這病的治療方法後,

我選擇了中醫,甚至乾脆選擇自己學中醫。

我去新華書店買了中醫自考科目的教科書,

回家從最基礎的開始學習。

一年後,在我女兒的哮喘再次發作時,

我成功給她治愈,至今沒再複發過。

女兒哮喘痊愈後,父親卻又病重。

所以,被逼得自己繼續學習研究中醫。

在這學習研究的過程中,

順手也幫一些朋友解決了一些疑難雜症。

於是就下了決心,到中醫院校深造一番。

剛好,那個時候國家開始對本科非醫學專業的畢業生

攻讀中醫學方面的研究生有了專門的規定,

我便趁勢報考了,順利被廣州中醫葯大學錄取。

廣州日報記者:您說通過出生日期,用易經的知識


我們就可以得知自己的先天體質

和後天容易生的疾病,這是一個很獨特的視角

能給我們讀者朋友具體解釋一下嗎?

欒加芹:比如某人出生在:庚申年,庚辰月,己未日,

換算成《易經》的符號表示,就屬於艮卦。

這個人的體質便屬於艮卦的體質了,平時吃牛肉、

薯仔等屬於艮卦的東西就不容易生病;

若是總吃牛奶、鴨子等屬於坎水的東西就很難平安了。

艮卦的人需要注意保護胃,

胃一旦出問題,用通常的方法很難治療的。

事實上,上面的這個生日是我一個比較

親密的朋友的,從小到大,

她三天兩頭胃脹,用常規的方法根本沒有效果。

用《不生病的智慧3——易經養生說明書》中

艮卦的方法調理後才痊愈的。

因為用到出生日期,看上去好像有點迷信。這點

希望大家明白,“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如果不能理解,那麼不妨去實踐看看,

反正都是些尋常的食物而已

《易經》就是一套數學符號和公式

廣州日報記者:

古代孫思邈曾說過,“不知易,無以成大醫”,

怎麼能讓《易經》更貼近老百姓呢?

欒加芹:《易經》給人的印象好像很難很深奧似的,

其實恰好完全反了,

古人之所以把這一套叫“易”,


其實是因為這一套符號體系使得做事很容易,


而且本身也是容易理解的緣故

根本就與我們通常的看法相反的。

《易經》從本質上說,就是一套數學符號和公式,

一點也不玄奧的。

廣州日報記者:

針對廣東這種氣候,
您能給我們的讀者朋友們一些建議嗎?

欒加芹:氣候對人有一定的影響,

這點很容易解決,

多吃廣東本地產的當季節的時令蔬菜水果等就可以了,

不需要額外地做什麼處理。

其實,

按照地區的特性找保健的方法,是在一個

地區的層面上看問題的,它的準確率實在不大,

所以,要保健的話還是按照出生日期去查

《易經養生說明書》比較好,

這可是精確到出生那天的天氣的。

這本書裡列出的可供選擇的食物種類較多,

在那些食物中,更偏向於選擇當地出產的食物種類,

就同時也兼顧了當地的氣候特徵了。


來源:廣州日報 吳波






2011年10月25日 星期二

王俠軍 tittot 剔透人生

寄件者 向日葵

王俠軍的琉璃世界

                                        陳家詡

照(圖)片提供者:琉園;林英虎/攝影

  1994年,王俠軍創立「琉園」,

以「打開台灣人的玻璃世界」為願景

2001年推出「tittot」品牌,大步向玻璃藝術世界舞台邁進,

王俠軍在最初對玻璃紙鎮一剎那的光影悸動,

使得失落多年的台灣精緻的玻璃歷史風華重新發光。


台灣第一個玻璃工作室

身為琉園創意總監,王俠軍在1988年自美返國,

引進工作室玻璃藝術運動,

並且和同好成立台灣第一個玻璃工作室「琉璃工坊」,

全心投入玻璃藝術創作及技藝傳授,

使台灣玻璃藝術再創風華的希望曙光;

此外,王俠軍並成為北京故宮收藏近代工藝作品的第一人,

包括有「金玉滿堂」、「日正當中」、「登高」等

七件作品獲北京故宮永久典藏。

後來,他在1994年創立「琉園」,

以「打開台灣人的玻璃世界」為願景,

寄件者 向日葵



積極推廣玻璃藝術,往後藉著創辦雜誌、刊物,

開設玻璃課程,持續推廣玻璃教育

於1996年榮獲美國著名玻璃專業藝廊

Habatat Galleries邀請展出作品「庭院深深」,

是現代台灣風格的玻璃藝術作品,

第一次在國際玻璃藝術世界的專業舞台現身。

直到1998年成立「中華玻璃藝術協會」,

連年舉辦「國際玻璃藝術探險營」,

邀請國際玻璃藝術家來台教學,

引起海內外華人學習玻璃藝術創作的熱潮。

1999年9月9日,成立「琉園水晶博物館」,

為華人地區第一座玻璃藝術主題館,

希望以此地為推廣基地,引導更多的藝術愛好者

領略玻璃藝術之美,鼓勵並提昇創作水準,

共同創造現代台灣特有的精緻美感;

此外,舉行各種的展覽與教學,

帶動了國際玻璃藝術交流,使本館成為

我國與國際玻璃藝術接軌的重要節點。


玻璃歷史風華重新發光

2001年琉園以東方造字,剔透的概念推出「tittot」品牌

寄件者 向日葵

大步向玻璃藝術世界舞台邁進,

使失落多年的台灣精緻玻璃歷史再現風華。

在琉園水晶博物館,不但是玻璃藝術教育的推廣中心,

也是外國人指定參觀的著名文化觀光景點,

王俠軍希望透過琉園的努力,

能真正地讓玻璃藝術走入生活,

並使玻璃藝術在華人地區深耕茁壯。

在琉園的空間設計方面,

首先要介紹的是位於二樓的世界藝術展示空間;

是以國際玻璃藝術典藏展,

結合了美國的創意、義大利的絢麗、日本的細膩、

捷克的內斂等,國際玻璃藝術的風貌,盡收眼底;

藝術的世界不論是遠古的因緣際會,或是遠方的心靈交集

玻璃藝術的光影之美,變成近在咫尺的生命感動

而在十公尺長的玻璃牆上,

寫著中西玻璃藝術史,橫亙古今,縱跨東西,

將玻璃五千年的故事娓娓道來;

玻璃技法展示區則是以圖或文,

在國際大師們的作品印證下,

各種製作技法的呈現,一目了然。

在一樓部分有吹製工作室,

參觀者可以隔著玻璃櫥窗看示範表演;

玻璃教室可從彩繪到玻璃珠製作,

在這裡可以體會到玻璃的創作樂趣。



主題區一窺經典作品

展示的重點則是在王俠軍主題區,

從這裡可以清楚的了解王俠軍追尋玻璃藝術的歷程,

並且一窺王俠軍經典作品,

而琉園tittot區,齊聚王俠軍最完整的作品展,

在這裡您可以感受到精緻文化的民族驕傲

也可以擁有觀賞世界博物館級的收藏;

國際藝廊部分,

琉園會在每一季舉辦不同的國際玻璃藝術大師作品展,

猶如瞭望世界的國際觀景窗。

最特別的是在脫蠟鑄造技法區中,


寄件者 向日葵



參觀者可以知道作品為何總是如此令人驚艷,


寄件者 向日葵

透過圖文與實品的解說,

和您一起分享脫蠟艱難鑄造流程,和與眾不同的設計思維;


寄件者 向日葵

另一方面,值得一提的是,

其實遠在漢朝就已經有了玻璃鑄造的技藝

卻因為對玻璃材質的掌握難以突破,

玻璃技藝一直沒有更上層樓,

所以就漸漸忽略了這個傳統技藝,

直到近年來王俠軍全力投入玻璃精品的創作,

並大量傳達象徵東方美學的創意思考

才讓世界的玻璃精品舞台,出現了屬於台灣風的創作

不但傳承了暌違已久的台灣玻璃藝術,

也讓國際間多了個了解東方美學的藝術管道。

為了挑戰「工藝的極致」,

其實王俠軍偏愛失敗率極高的「脫蠟鑄造」,

據說,台灣採用「脫蠟鑄造」的玻璃藝品,


幾乎是世界之冠

主要是因為歐洲國家有的偏好切割、研磨,

有的喜歡隨興吹製,

所以相形之下選擇耗日費時的脫蠟鑄造技法,

幾乎成為王俠軍自我挑戰的試金石,

也是他作品最特別的地方。

琉園挑戰巔峰 經常赴外進修

成立至今,王俠軍帶著「琉園」的夥伴們一路挑戰巔峰

所要傳達的是

讓創造成為一種生活方式、一種文化、一種價值

由於他所堅持對琉園的特色和理念,


寄件者 向日葵

不但讓國際間重要的玻璃藝術家、機構及收藏家

紛紛走訪「琉園」觀摩,

這些年來,「琉園」經常派成員遠赴國外玻璃學校進修,

或實地拜訪傑出玻璃藝術家,以觀摩學習不同的創作理念,

他表示

唯有不斷培訓人才,才能為玻璃運動不斷注入新血。」,

從接觸到了解,從欣賞到創作


寄件者 向日葵
我們期待更多人願意親近

玻璃這個既迷人又多變的材質

因此而發掘更多的玻璃藝術新生代。」

所以,他仍會繼續挑戰

脫蠟鑄造的更高境界,以求超越自己的紀錄

王俠軍還是一句老話:

「自己不跳下去做,永遠得不到答案。」

所以澳洲玻璃藝術先驅Stephen Procter說:

「琉園作品揉合傳統與現代精髓,

藝術家並不是一味的複製文化

而是在各種不同文化的觀察與洗禮下,

找出自己的文化風格

琉園作品正是如此。」

以極致取代精緻

琉園不僅是一個展示的地方而己,

它所要代表的就是對藝術、時尚、創意、文化的美好

也代表著一絲不茍」的認真態度

「求新求變」的創作精神、

「雋永喜悅」的人文關懷

「文化驕傲」的民族自信

它更以極致取代精緻,要為世界打開東方人文視野,

要讓當代發現玻璃藝術的新方向,

要成為超越國界對藝術讚嘆的新詞彙。

復古的人文風現代生活的喜悅

在琉園的水晶作品,

散發台灣的人文氣質與現代生活的喜悅,

讓台灣以21世紀的利落而明朗的美感,

堂而皇之的進入國際玻璃藝術的殿堂;

台灣卻也依舊莊重而典雅,

以細膩溫婉的創作思維與精緻的手工雕琢,

要讓世界發現台灣的玻璃藝術之美。

一件好的作品,必須有其完整性

除專精的工夫外,

臨到收尾了,更要堅持到底、不折不扣地完成它,

這是藝術的商業法則

而最重要的還不僅在於工藝本身的完美,

如何營造作品的氣氛與內涵

以強化創意與設計的深度,才是創造的價值所在

美國國際玻璃藝術協會會長Michael Rogers也稱讚王俠軍:

「作品細緻,渾然天成的台灣之美令人印象深刻;

它是古典與現代的融合,不論表面、形狀、顏色及透明感,

均訴說著奇妙的故事。」

  如何去看出一件作品是否完整?

可以從「三到」來齊而觀之;

「理」到,成熟專業的創作理念與心情;

「氣」到,掌握人性美感的氣質與格局;

「趣」到,呼應生活尋找啟示的心靈昇華。

挑戰工藝極致 成就剔透人生

王俠軍挑戰工藝極致,成就剔透人生

如今他的玻璃藝品已揚名世界,

並取了充滿東方情調的品牌

讓台灣水晶玻璃找到了代名詞,也圓了他的夢想。

對創意與技藝的完美追求,讓每件作品都成為傳奇,

自1993年起,

琉園作品陸續為北京故宮、英國維多利亞工藝博物館、

日本高山玻璃美術館、台北及北京歷史博物館、

墨西哥等國家級博物館永久典藏。

他的傳承來自於一只父親案頭的陳年水晶紙鎮,

點燃了王俠軍對水晶玻璃的熱愛,

也自此接續了台灣從清朝細膩而華麗的的精緻玻璃藝術風,

當初,王俠軍毅然遠赴美國學習玻璃藝術創作,

就是希望和更多人一起分享玻璃迷人的美麗,

首先帶動國內工作室玻璃藝術運動,傳授更多的技術。

傳統行業也可更有趣

  眼見台灣的傳統產業幾乎都要沒落了,

「為何瑞典、法國等高所得的國家,

都還有統產業的生存空間

主要是因為:

他們將傳統行業當成有趣的工作來進行,


如此才能夠做得好、做得久,也做得充滿創意與新意。」

更重要的是

以創新觀念詮釋台灣文化圖騰以及祖先傳承的意境

使台灣的玻璃藝術從一無所有推向世界頂端。」

所以,日本國寶藝術家藤田喬平的經紀人鈴木洋樹稱讚

「有漂亮的顏色、有現代感,看得見台灣文化的特色。」

琉璃‧藝術‧王俠軍

開始喜歡琉璃是從王俠軍開始 。

來自印尼的王俠軍,有著廣告、電影人的背景。

從他和楊惠珊主演「我的愛」開始,

我就注意到這個有著特殊氣質的演員。

一直以來就欣賞他沉穩內斂的感覺

線條分明的五官,是標準的camera face 。

原以為他英挺的外表下,或許只是個花瓶演員。

從電影圈消失之後,他決定到美國學琉璃。

和楊惠珊、張毅合作的「琉璃工坊」因故離開,

重新出發後再創自己的「琉園」。

他的作品常留給我深刻的印象。

傳統的琉璃佛相總是正襟危坐,

他的意念大都以側臉、特寫為主。

喜歡他的創作,每一件都有不同的感動。

其中我特別中意的是:天圓地方、四季、春色、包容等。

「竹籬笆」系列

採用的都是金屬、木料、玻璃等材質,做成形式簡單的椅子。

欣賞他的琉璃作品,除了色澤、形體的表現外,

最引人深思的是作品所要表達的內涵意義,

然而我覺得我看到創作者的理念表達。

「閱讀王俠軍」、「品味基因」,

讓我見識到王俠軍的品味鑑賞力。

也許是學佛的關係,他多一份溫文儒雅的氣質

少了些商業市儈。喜歡琉璃器皿大過珠寶首飾,

常有人笑我笨,老愛些不值錢的東西。

可是珠寶有價,藝術無價不是嗎?

快樂不丹 忙囍事

不丹國王100/9/13大婚 快樂小國忙囍事



寄件者 風城

英國王儲威廉今年舉辦世紀婚禮,

同樣也是皇室單身漢的不丹國王汪楚克,

也準備迎娶未婚妻進門,

準王妃佩瑪今年才20歲,

2人同樣都是在英國受過教育,

星期四2人將舉行簡單的皇室婚禮,

現在全不丹上上下下都張燈結綵

還忙著買新衣,比這對新人還要興奮。

全球最快樂的國家不丹,

這星期的快樂指數準備飆升到最高點。

主要街道張燈結綵,因為家有囍事

不丹國王汪楚克準備在星期四完婚,

新娘就是小他10歲的大學生佩瑪。

不丹資訊處處長:「我想首都廷布的所有事情都跟著

暫停,大家不是在練習,就是在為婚禮慶典作準備,

對大部分的不丹人來說,這可是一生才有一次的慶典。」

2人的婚紗照早早就掛遍大街小巷,

簡直就像偶像劇海報。

參與這場皇家婚禮,似乎成了全民運動,

不丹民眾忙著準備最體面的傳統服飾,

服裝店裡裁縫師更是忙到手軟。

服飾店人員:「因為國王要結婚了,

工作量變非常大,我們幾乎24小時工作來完成客戶需求,

因為剩下的時間不多了。」

今年31歲的汪楚克,是英國牛津大學的高材生,

2008年正式登基為不丹國王,

成為全球最年輕的國王,親切的作風,深得民心,

汪楚克身高180公分,總是把一頭短髮往後梳,

媒體形容他,有著類似貓王的英俊長相,

被評選為全球10大黃金單身漢之1,

現在準備迎娶平民大學生,也讓不少女粉絲心碎。

有著一雙鳳眼的新娘佩瑪,今年才20歲,

跟汪楚克一樣都在英國接受教育,

佩瑪還能文能武,很喜歡打籃球,是學校籃球隊成員,

國王就公開表示,佩瑪的善良與熱情讓他一見傾心。

2人婚前,還一起到不丹國內旅行,

一路上不是手牽著手,就是摟著腰,充滿濃情蜜意,

不丹民眾對這位皇后看起來也是相當滿意,

小粉絲還特別製作短片,放上網路,獻上祝福。
















不丹小粉絲:

「我想要祝福國王,希望他新婚愉快

也希望這對新人開心 長壽,恭喜他們。」



寄件者 風城

雖然這場皇室婚禮,讓不丹上上下下忙的不亦樂乎,

但2人卻很低調,整場婚禮相當儉樸

會在不丹舊首都普那卡一座17世紀古堡當中舉行,

不會邀請任何國家元首或是皇室成員參加,

婚禮過後,2人會在首都廷布的體育館亮相




接受不丹民眾的祝福。


全球最帥新郎允諾只娶一妻

在全民期待與祝福下,

有「全球最英俊國王」美稱的不丹國王旺楚克,

十三日上午在古都普那卡(Punakha)一座古寺內

按照傳統佛教儀式,與二十一歲的平民女大學生佩瑪完婚;

婚禮簡單隆重

只有王室成員與政府官員參加,全程透過電視實況轉播。

新人婚後將前往印度度蜜月。

這場世紀婚禮未邀請外國王室、元首或名人參加。

印度國大黨呼聲最高的總理人選拉胡爾‧甘地,

則以國王好友身分參加婚禮。

婚禮雖然從簡,但仍讓全民沸騰,

首都辛布街頭隨處可見國王與王后的甜蜜合照

從十三日開始,

七十萬人將在全國各地展開三天慶祝活動。

不過,由於不丹和印度交界處在大婚前夕發生

爆炸事件,導致當局在婚禮會場周邊部署嚴密保安,

警方仔細盤查進出車輛,手機收訊也陷入癱瘓。

王后佩瑪出身平民家庭,

正在英國攻讀國際關係學位,

她曾是學校籃球校隊隊長,相當多才多藝;

她的美貌也受到不丹人民讚揚,

小學生作詩讚頌年輕王后的美貌「像蓮花一樣」。

據傳旺楚克十七歲那年,

在一次家庭聚會中見到佩瑪,

就對當時才七歲的她說:

「如果我們長大後,我未娶妳未嫁,

而且對彼此的感覺還是一樣,我就要娶妳為妻。」

不丹允許一夫多妻

旺楚克的父親就有四位妻妾,

但他強調只會娶一位妻子。

旺楚克二○○六年即位、○八年登基,

是目前全世界最年輕的國家元首;

他成功推動首次國會選舉,產生民選政府,

廣受民眾愛戴。

旺楚克是貓王粉絲,他的外形媲美偶像,

是許多不丹少女心目中的白馬王子。

位於喜馬拉雅山脈南麓的世外桃源不丹王國,

今天歡慶卅一歲國王

赫薩.旺楚克(Jigme Khesar Namgyel Wangchuck)

迎娶廿一歲平民美嬌娘吉增.佩瑪(Jetsun Pema)。

婚禮簡單隆重,但全國上下張燈結綵,

兒童獻詩、空服員獻舞,新人的照片也隨處可見。

婚禮在舊都旁納卡(Punakha)

一座建於十七世紀的佛寺舉行,

新郎旺楚克身著金色禮服,頭戴羽冠,搭以黃色袈裟,

王室占星家卜卦選定的八點廿分良辰吉時進入佛寺。

幾分鐘之後,同樣身著金色禮服的新娘

在紅袍僧尼引領下,穿過木橋,跨越一條湛藍的河流,

進入雲霧繚繞、青山環抱的佛寺。

兩人的婚禮由不丹藏傳佛教最高住持主持,

他先為新人進行淨身儀式,接著新人走入內殿,

新娘捧著金色酒杯略帶遲疑地走向坐在金色王座的

旺楚克,兩人再一起飲盡杯裡象徵長生不老的聖水。

最後新郎為妻子戴上王冠,完成婚禮。









整個儀式在馨香與僧侶誦經聲中完成

並全程由電視實況轉播,

讓全國七十萬民眾同步分享喜悅。

民眾透過電視攝影鏡頭可以看到

坐在國王身旁的新娘時而眨眼,

時而緊張、時而羞澀的表情。

婚禮負責人表示,王室大婚一切按照傳統從簡舉行,

沒有邀請其他國家的元首出席。

這對王室璧人十多年前就已在家庭聚會上相識。

當時十七歲的旺楚克對年僅七歲的佩瑪一見傾心

下跪示愛:「等妳成年之後,如果我還未娶,你也未嫁,

我們對彼此的感覺也不變,我希望妳成為我的妻子。」

不丹全國從今天起至周六連放三天假。

新人預定十五日在首都辛布的運動場公開露面,

接受民眾祝福。

旺楚克二○○六年登基時年僅廿六歲,

是全球最年輕的國王,而且風度翩翩,

人稱「喜馬拉雅山的白馬王子」。

他先後在美國波士頓大學和英國牛津大學留學,

取得牛津大學政治碩士學位。

佩瑪出身平民,父親是民航機師,

目前仍在倫敦攝政學院攻讀攝影。

不丹政府重視「國民幸福毛額」

(Gross National Happiness,GNH),

而非盲目追求經濟成長,

在全球各國中獨樹一格,國王也備受人民愛戴。

不丹國王皇后現身 接受民祝福

位在喜馬拉雅山區的小國不丹,

有了國王與皇后,經過十多年等待,

國王汪曲克終於將一見鍾情的平民女子裴瑪娶回家,

完婚後,兩人首度以夫妻身份公開亮相

汪曲克笑意盈盈,看得出相當開心。

不丹國王汪曲克牽著皇后裴瑪的手,一起步出宮殿,

他吁了一口氣,但隨即又滿面笑容,和新娘子聊了起來




洞房花燭時是人生三大喜事之一,

但汪曲克早在17歲時便對裴瑪一見鐘情

身為平民的當時裴瑪才7歲過時間考驗

終能步上紅地毯,真的是喜上加喜。










2011年10月24日 星期一

小山堂-楊惠姍、張毅

落腳松山文創園區 琉璃工坊 回台開餐廳

                                  2011-10-21 新聞速報 【報導/吳嵩浩】



寄件者 風城
琉璃工房創辦人楊惠姍、張毅。

設立於1987年的琉璃工房

琉璃工房在台成立25年,近年來將重心跨足兩岸,

同時經營起除了傳統琉璃外的飾品配件、生活用品,

甚至是創意餐飲

創辦人楊惠姍、張毅,今年進軍台北市松山文化創意園區,

兩人坐在「小山堂」這間一手打造的餐館內,

楊惠姍說,這個空間不是華麗的炫耀,

而是展現琉璃工房的回饋。

而張毅則感性地談起琉璃工房四分之一世紀的經營感想,

他說:「無論個人或企業設定目標

沒有全心投入十年,都別說你已經盡了全力!」

在易經裡頭,『小』這個字代表地,『山』代表山,


而『地山』指的就是謙虛、謙卑、謙和

在松山菸廠工作的先人,他們非常謙卑前進,

我們希望透過這間餐廳,學習這種謙卑的意義。」

張毅將這間位於松山文化創意園區

(松山菸廠舊址)的餐廳,

命名為「小山堂」,

除了看出他對易經的研究,

也能感受到琉璃工房企業經營成功的謙虛之處。

楊惠姍則補上一句:「我們從大陸回到台灣經營這個空間,

不是要炫耀經營得多成功,

而是要把這些成績回饋台灣這塊琉璃工房發源地。」

談起小山堂經營,

除了餐廳命名的學問與動機外,

還可看出琉璃工房的工作效率。

據了解,今年九月二十九日驗收的小山堂,

是在當月九日才確定由琉璃工房得標,

團隊在短短二十天內完成裝潢、人才招募、營運管理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1757期時報周刊〉

上海 田子坊-琉璃博物館

鄰近上海著名文化創意園區田子坊的琉璃博物館,

是琉璃工坊創辦人楊惠姍、張毅夫婦,

繼上海新天地後,

2010年在田子坊重新打造的琉璃藝術博物館。



寄件者 向日葵






上海 琉璃博物館


2010-06-10黎烈芳、詹朝程/上海報導

楊惠珊和張毅一手打造的琉璃工坊,

股權2007年轉移到

全球投影機大廠奧圖碼科技手上,

但兩人想打造「琉璃藝術博物館」的夢想始終沒變。

原本這座博物館座落在上海的新天地,

是個著名的地標,

而現在轉移到另一處藝術園區--田子坊

花了兩億台幣的自有資金重新打造,

鐵牡丹花的造型

想必又會成為上海的新焦點。

上海琉璃博物館,就在知名的田子坊入口對面

(地鐵九號線打浦橋站)。

是台灣知名的琉璃工坊藝術家張毅、楊惠珊夫婦

所成立,在2010年10月11日正式開幕。

其實,早在2006年4月29日,這個博物館就在

新天地旁開設過,後來不確定因為什麼因素關閉,

如今可以算是新址重開。

在開始介紹前,其實我有很多感慨。

上海真的是一個變動得很快的城市

06年在新天地旁的琉璃博物館,外型方正利用

燈光與琉璃的色澤,夜間打光後看起來非常的突出,

頗有水立方的感覺,沒想到沒幾年它就整棟消失了,

隔壁的法拉利旗艦店隔兩年也收了。

這就是上海,永遠都在變化,

我在網路上找到當年的琉璃博物館照片:



另外一個感慨,大約是02年左右吧,

我從台灣到上海旅遊,與教授朱全斌、師母韓良露

晚上在新天地晃,正巧遇到張毅、楊惠珊夫婦

與其工作團隊正準備著

隔天『透明思考TMSK』餐廳的開幕活動。

教授與師母與他們相識很快就聊了起來,

想想彷彿是昨天的事,而今我已常駐上海五年了。。。

言歸正傳吧!

琉璃博物館的一樓是書店、精品店與餐廳。

二三樓是展出區。上樓的牆面上有著一大幅漫畫。



接著看到服務台與售票處,

世博期間都可以免費參觀

(所以我趁著今天世博最後一天跑來)。

沿著參觀動線,一開始就引你到一個小小的播放間,

這是張毅先生導演的一段『女媧補天』多媒體動畫,

古典的音樂與豐富色彩的視覺呈現,

敘述著女媧當年補天的材料是琉璃。

動畫大約五分鐘,然後進入正式的展區。

這裡收藏了來自世界各國玻璃藝術家的作品,

每一件當然都有其匠心獨運的設計靈感。

轉往三樓:

三樓的內容是佛像類的琉璃作品,非常的肅穆端莊。

最內部有一尊耗時數年完成的大型千手觀音作品,

我就不多提供照片了,藝術品還是親眼參觀最有感覺。

至於博物館的空間設計上,

也利用了大型落地玻璃創造透視感,還有一個戶外空間。。。

現在的田子坊周邊很有當年新天地冒出頭時的感覺,

越來越熱鬧,越來越多老外。

加上台灣的日月光廣場開幕及地鐵九號線的到達,

可以想見另一個商業景區又要出現了,

一定要排進你的上海行程之中喔~

琉園-王俠軍

王俠軍琉璃藝術作品 

香江展出 記者:黃重添 梁偉雄 香港 報導


著名琉璃藝術家王俠軍日前在香港展出他的琉璃作品,

由於楊惠珊、張毅的琉璃工坊與他競爭激烈,

王俠軍說他不怕比較,因為這樣才能進步。

由於王俠軍不願多談,

可以看的出王俠軍與琉璃工坊還是有很深的瑜亮情節


著名琉璃藝術家王俠軍帶著30多款新作到香港展出,

王俠軍說透過玻璃的特質可以體現宗教現代感

有不少作品重達2、300公斤,

因此創作過程可說是人與玻璃的角力。


台灣琉璃藝術家王俠軍:「要創作玻璃是一個非常容易,

它的門檻很低,它的祕訣非常簡單,

它的設備、它的原料的取得都非常容易,

這是一個非常平民化的創作

慢慢慢慢提升到整個的藝術水準,

我想這過程還是需要學習,所以辦展覽是一個機會。」

對於競爭對手張毅、楊惠珊的琉璃工坊,

王俠軍淡淡地說他有自己的風格

不擔心其他琉璃工作坊的作品貨比貨。

台灣琉璃藝術家王俠軍:「琉園在這方面,

我想我們在精益求精上面一直不斷在努力

那麼在比較上我們比較專注在整個製作跟創作上面,

所以我們希望一直保持領先,都希望能夠保持這個優勢。」


雖然是這麼說,

不過王俠軍對於楊惠珊琉璃工坊還是不願多談及比較,

看的出這兩個琉璃藝術家還是有瑜亮情節。


ps正確的說

如果沒有王俠軍就不會有琉璃工房,因為技術和理念是他的。


楊惠姍出錢

王俠軍出力,

張毅是行銷高手,他幫台灣的琉璃打開一扇世界的窗。

只是後來的宣傳都是張毅和楊惠姍,

正的藝術家給埋沒了,王俠軍才另立門戶「琉園」。


1994年,王俠軍創立「琉園」


寄件者 向日葵



「琉園」,是由王俠軍所創辦的,

之前他與張毅楊惠珊兩人合作琉璃工房,但因為理念不合,

於是獨自出來經營的另一家公司,

而北投「琉園博物館」開放給一般民眾參觀,

這家居然有股票公開發行耶,目前一張要54元...。

寄件者 向日葵



這裡分為一二樓兩層的展示場,

一樓還有販售一些琉璃藝術品,

而展場的外圍,

隔著玻璃可以看到師父們磨製琉璃的機器及過程,

現在多採用「脫臘鑄造法」,

這是一種很複雜的程序,詳細方法後續再補上囉。

開放時間:上午09:00至下午05:00;週一休館

票價:全票NT$100元;適用一般民眾

   團體票NT$80元;適用10人以上團體

   半票NT$50元;適用持有學生證之學生


現在「琉璃工房」重心都在上海,

所以我真的不知道現在它是made in China

還是made in Taiwan?



王俠軍的「琉園」

就真的名副其實made in Taiwan,

「琉園」在台灣還是掛牌的上櫃上市公司





琉園水晶博物館

地址:台北市北投區中央北路四段515巷16號

電話:02-28958861

服務專線:0800-888-966

傳真:02-28965736

時間:每週二至週日9:00~17:00

(國定例假日照常開放,週一休館)


大眾交通:

1.捷運:捷運淡水線關渡站(2號出口右轉)。


2.公車:216.223.302.308.632
新店指南客運(志仁高中站)。


自行開車:


1.國道1號下五股交流道往五股.淡水方向,
過關渡大橋往市林方向接中央北路四段。



2.國道1號下台北交流道往士林.北投方向,
經重慶北路過百齡橋接承德路,
往北投直走接大度路,左轉接中央北路四段。

琉璃工坊-張毅、楊惠珊



就愛琉璃! 

楊惠珊上海開博物館 記者:王德愷 攝影:焦漢文 上海 報導

大部分的人在事業有成後,很難放下一切,追求夢想;

但有位看似嬌柔的女子,卻勇敢地這樣追夢了20年,

過去知名的影后楊惠珊,

拋棄電影圈的一切成就,埋首琉璃創作,

現在她在上海開設琉璃博物館,

琉璃之美讓楊惠珊的生命轉彎,她說要分享感動給更多人。

線條剛硬精確,色彩卻柔和晶瑩

美國琉璃大師Steven Weinberg的作品,

感動藝術愛好者已經30年,

但若沒有上海的琉璃博物館,大陸觀眾根本接觸不到;

琉璃之美近在眼前,都要歸功於一位台灣影后。

很多人曉得楊惠珊棄影從藝的戲劇化過程,

五光十色的演藝圈,為什麼比不上純淨的琉璃?

在楊惠珊眼中,琉璃不只是透明,

更含有夢幻色彩,甚至宗教哲思

當年的影后說起,讓自己人生大轉彎的最愛,眼裡閃著光。

琉璃工坊創辦人楊惠珊:「你覺得不滿意,不美好,

或是這些苦痛,

可是你要看透它(苦痛),

因為琉璃就是有這個特質,

去詮釋這個(看透苦痛的)部分。」

找到心中真正的熱情,割捨其他就輕而易舉

楊惠珊說起20年前到紐約看展覽,

為了收藏大師作品,毫不猶豫,

扛著30多公斤重的琉璃上飛機。

琉璃工坊創辦人楊惠珊:「女人要的化妝品,我什麼都不帶,

就只帶個護照,空出我的身體去扛這些作品。」

因為被感動,也要感動更多人,

楊惠珊與張毅創設琉璃工坊,堅持20年,

現在他們有工廠、技藝工作坊,更有餐廳和博物館;

一般藝術門外漢,有機會體驗琉璃帶來的感動,

未來他們還要製作動畫,開學校,琉璃夢越做越大。

利潤和藝術市場等現實犀利的問題,早已無法動搖他們的熱情。

琉璃工坊創辦人張毅:「我覺得那個熱情(是),

那個你在外面學習到的東西,想要跟別人分享的感覺。」

花了20年,影后楊惠珊心中的話,透過琉璃讓很多人聽見了。




楊惠姍爬鷹架 打造近兩億博物館



2010-06-10黎烈芳、詹朝程/上海報導


楊惠珊和張毅一手打造的琉璃工坊,

股權2007年轉移到全球投影機大廠奧圖碼科技手上,

但兩人想打造「琉璃藝術博物館」夢想始終沒變。

原本這座博物館座落在上海的新天地,是個著名的地標,

而現在轉移到另一處藝術園區--田子坊

花了兩億台幣的自有資金重新打造

鐵牡丹花的造型,想必又會成為上海的新焦點。

2011年10月23日 星期日

一切如來心祕密全身舍利寶篋印陀羅尼經 Part 1/6 (Cantose)













一切如來全身舍利咒塔

一切如來心秘密全身舍利寶篋印陀羅尼經A、 B 男聲 (漢音)




一切如來心秘密全身舍利寶篋印陀羅尼咒 (梵音)

一切如來心祕密全身舍利寶篋印陀羅尼咒(心道法師讀誦)

法鼓山水陸普度



寄件者 sos

悟道老和尚



























淨旻師父






2011年10月14日 星期五

知福美滿真幸福 72對新人共組佛化家庭

100年為了推廣禮儀環保、成就更多佛化家庭,

法鼓山在1/15日上午九點,於金山佛教教育園區大殿,

舉行「知福美滿幸福百年」第16屆佛化聯合婚禮

齊聚了72對新人,在此殊勝的時刻共享百年幸福。

2011年10月12日 星期三

發光的燈塔

不要忘記隨時對別人付出一點真心關懷,


更不要忘記你從別人身上得到的。





桃米社區 紙教堂
















正德埔里大佛






前往正德埔里大佛山路線說明:


一、開車行駛路線:

國道三號行至霧峰系統交流道轉國道東六號於埔里第二出口(34公里處)下左轉沿著指標約5分鐘車程即可到達。

二、搭車前往方式:

1.自台北、高雄方面來者,可搭往埔里之台汽客運,再搭車前往--福興里福興路110巷105號

2.台中地區可至干城車站旁搭往埔里之客運,再搭車前往。